缘起
说起惠安女,更确切些应该是惠东女,给人们的印象是一方勤劳勇敢、敢于拼搏,吃苦耐劳、俭朴持家,能车水灌溉农田,能走船讨海捕鱼捉蟹,能打石扛石筑盖房屋,能织网绣花美化生活,能挎枪守卫海疆的妇女。她们不是那种纤弱无力的小姐太太,而是具有力度、有力量的劳动妇女形象。
自从惠安的"乌潭水库"改命名为"惠女水库"起(1958年), "惠女"顿时名声大震,驰名海内外,引起外界的瞩目。改名为"惠女水库"的起因,是在修筑水库的民工当中绝大部分是妇女,妇女在惠安是占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劳力,凡是男人能干的粗重活她们都能担负。水库工地到处留有她们的足迹,到处流着淌她们的汗水,数以万计的惠安女,风餐露宿艰苦奋战了几个寒署,硬是光着脚凭着双手兴建容量一亿立方的工程,那是显示何等磅礴的力量。惠女水库的建设忠实记录下惠安女在兴修水利所付出的艰辛,创立了不朽的业绩。惠女水库的起名,标志惠安女作为一个群体命名的开始。
"惠女"有外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外表美即服饰奇异、身体壮实;内在美即勤劳与勇敢,勤劳即吃苦耐劳、操持家务、勤于农作,建房讨海样样皆能;勇敢即能打拼"受死",(闽南话:意为拼搏、不怕死),扛枪守疆,战天斗地般般都会。吃苦耐劳、省吃俭用,吃的是番薯渣,喝的是稀糊漉,干的是粗重活,同时还心灵手巧,自己精心设计制作服饰打扮自身美化生活。凡是劳动妇女所应有的美德,在惠女身上都能找到反映出来。因此说"惠女"具有外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惠女形象是劳动妇女的形象典型。
惠安这片土地养育着这一群穿着奇异、勤劳勇敢的妇女,引起了许多艺术家们的重视,开始有艺术家冲着这奇异的具有形式美感的服饰而来,紧接着更想通过艺术形式表现惠安女的勤劳与勇敢的风采。惠女服装款式奇异,装饰独特,色彩以黄、红、青、黑、白为主,融民族色、民间色、地方色、环境色于一体,它有少数民族之特点又具自己地方之特色。惠安女服饰款式奇异、衣短裤长、紧束的上衣、宽畅的裤角,符合上紧下松的视觉美,尤其是这里所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引起人们产生一种新鲜、强烈和奇异的审美感觉,为此才吸引着艺术家激起其创作的灵感和热情。由于服饰和民俗的独特,通过文艺作品形式开始进入各种媒介予以广泛传播,惠安女以她们特有的形态成为审美的对象,被宣传着。我们赞颂惠安女,是因为如果没有惠安女她们,惠安这一片山水将成为蛮荒之地。
变化
虽然从20世纪60年代惠安女的艺术形象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到当今,在整个文艺界的创作中各个时期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六七十年代由于文革的影响,人们思维上还受着十大样板戏"高光亮"的创作模式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左右着这个时期惠安女形象的创作。60年代的作品主题是侧重表现"惠女"的勇敢气概、革命性的东西。如60年代初期(1962年),著名画家陈德宏的中国画《八女跨海征荒岛》(见附图)的出现,正是反映这一时代惠安女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它表现了八位青年女民兵毅然抛开家庭,克服重重困难,结伴跨越大海到大竹岛开荒种植粮食和蔬菜的内容。当时正值国家遭受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画面上描绘八位女民兵刚登上岛面,带着耕作的农具及生活的被盖、用品等,同时背着步枪,迎着朝霞和海风,宽大的裤管迎风飘展,飒爽英姿、斗志昂扬。这可能是反映惠安女生活的最早的一件美术作品。随后(1964年)北京画家黄胄、阿老等组团赴福建前线写生,也留下许多反映惠安女的不朽之作。从这之后,全国各地的美术家纷纷云集惠安崇武大 、小 体验生活,出现了不少表现惠安女题材的好作品。
改革初期的作品偏重于风俗传说。惠安籍作家陆昭环的中篇小说《双镯》,作家蒋维新、谢春池的《惠安女人》更详尽地描写了惠安女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著名诗人舒婷的诗歌《惠女好》是这样描写惠安女的:
天生不爱倾诉苦难也许这算是表现惠女的最早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
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
当洞萧和琵琶在晚照中
唤醒普遍的忧伤
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角
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
今人忽略了:你的裸足
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
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
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
随即有影视作品,被人们称为"惠女题材月"的1989年1月,上映电影《寡妇村》,虽是虚构的故事可却将惠东女的服饰及惠东的风俗再现屏幕,再者福建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又播出电视剧《海岬女》;台湾女导演想将小说《双镯》拍成电影,所有这些已表现惠安女的题材已涉足影视领域。
在摄影方面,一套印着惠东女形象的摄影作品《崇武风情》明信片隆重推出,加上众多摄影家来惠安采风,全国各地报刊大量刊发了惠安女题材的作品,1988年,深圳特区报》刊登一幅《摩天大楼与惠安女》摄影作品,那惠女特有的风采同现代都市的崛起载入当代文明的史页。惠安女已成为南中国一处动人又美丽的风景。
在美术方面,我国著名女画家、北京画院周思聪的惠女作品《小女孩》轰动了美术界。著名人物画家李茀莘的《海的这一边》,描写的是惠安女盼望亲人回归的主题。画家运用没骨工笔重彩、凸染法描绘人物形象,加上采用淡彩渲染法表现茫茫无际的海面。画面上描绘了两个不同动态姿势的惠安女形象,我觉得这是同一个人物在同一个空间在不同的时间出现,由海的这一边遥望海的那一边,一种喜悦和忧郁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心态的反映,形象动态、内心感情各异,形成强烈的对比。一个是正面展现,满怀信心,带着希望而来;一个是背影含蓄,久等不至、身体疲惫、扫兴而归。作品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深刻,耐人寻味,犹如一首抒情诗。
近年来,有关惠安女的作品题材逐渐增多,主题也更为广泛。随着开放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打"惠女风采"这个品牌,是惠安领导层的共识,加上惠安这片热土上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素以"石雕之乡"、"建筑之乡"、"渔业强县"而著称于世,人文景观卓著,已跨入全国经济"百强"行列。那么在艺术创作中提供的资源将会更多,也将会有更多的人关注惠安。无数的惠安女用那灵未来,出现许许多多能工巧匠、企业家、女能人,在织网的沙滩、捕鱼船、雕石场、建筑工地、毛纺厂、皮革厂、田间小路上,处处都留下她们的足迹,到处有惠东女大显身手的丰姿独异的身影。艺术再现了生活,丰富的生活同样也为艺术提供取之不竭的源泉。
形式
生活的绚丽多彩,作品内容题材的广泛深刻,形式必然多样变化。惠东女的服饰从清朝中后期至民国年间,从建国初到今天新千年的种种沿革,使其愈发殊异、艳丽、出色,成为一种无数人猎奇的独特审美。惠安女奇异服饰和惠东独特的民风民俗,尤其是惠东女的精神风貌生活情趣,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中外游客,全国各地的艺术家纷纷云集于此。惠安东部已成为全国艺术院校学生的艺术实践基地之一,许多院校师生用不同的艺术手法,以各自的艺术视角、独具的艺术语言,倾诉着他们的感受,再现着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民俗情趣的景观。雕塑家展现其造型的纯朴逼真、壮实或灵巧;油画家表现其服饰的装饰性色彩,真实再现人物场景;摄影家捕捉其民俗风情的瞬间的风采;舞蹈家再现其欢庆的喜悦或离遇的思情,如舞蹈作品《七星灯》、《阿海》;国画家应用挥洒的笔墨、流动的线条描绘惠东女在海风中飘忽的身姿;文学家、诗人更是用激荡的文字倾诉胸中的情思;影视艺术家利用其综合艺术的手段,描写其生活与人生。艺术家们发挥绘画、雕塑、诗歌、小说、舞蹈、电影电视剧等艺术形式各自独特的功能,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多元的来体现惠东劳动妇女典型形象及她们生活的缩影。
形象特点和内涵
生活中许多真诚、质朴且扣动心弦的形象,是由一些细小的瞬间组合而成,艺术家们把生活中的这些瞬间、细节经过精雕细琢和有机的组合,进而产生一种内心的视象,同时把这种内心视象予以艺术化,借助外在华丽的惠安服饰,表达出惠安女性格特征,也增强了画面细节耐看性,作品的内涵因此得到不断地深化与升华。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深入生活表现生活,从生活中得到启迪,创作出更多的艺术作品,挖掘惠女生活中深刻哲理内涵,通过创作变成具有强烈感染力体现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惠安女是一种题材,是一种主题,但毕竟艺术家们更多地表达她们精神层面的东西。这也是我们审读这段时期有关惠东女作品后所得到的一种总体印象。惠东女的生活打动了艺术家,艺术家又通过他们的作品再现了这绚丽多姿的惠女风采。
结论
从许许多多问世的艺术作品中,可以让人们从某一侧面加深对"惠女"的认识、了解。随着时代变迁、进步,这片土地上起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日新月异、勤劳勇敢的"惠女"将继续在这片土地上展现新姿,为社会做出新的贡献。将有更多的艺术家为这片土地上生长着的"惠女"喝彩、讴歌,有更多更美的优秀艺术作品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