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农历四月十二日,这一天是弘一法师由晋江草庵寺移居惠安凈峰寺苦修的头天,他身着苎麻粗染的灰色纳衣,一把母亲遗留给他的旧布雨伞搭在肩上,裤尾的卷脚和脚上的罗汉鞋已被海水打湿,看上去有些疲惫。
人间四月天,本该月朗风清、花香袭人,东南沿海的海面上,偏偏阴霾如盖,风大浪急。老天似乎成心考验弘一法师的佛心佛性,让他在泉州至崇武的渡船上颠簸了整整一夜。但是,天候制造的逆境没有改变法师的心境,初到净峰寺,法师便为山门题写了“慧水胜境”四字,又在给友人的书信中赞誉净峰寺“有如世外桃源”,并欲终老此地。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1918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在杭州的虎跑寺出家。从皈依佛门到 1935年挂锡惠安凈峰寺的17年间,钻研律部,精博绝伦,刺血注经,四处弘法,成为佛教律宗有名的大德高僧,甚至被佛门尊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然而,他自觉“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给自己取名“二一老人”,这是他内心观照后的不满。他在闽南的庵堂寺院游走了十年,十年流光,流不尽他的梦影幢幢,弘一法师写下了《南闽十年之梦影》一书。也就是说,大师发现自己坠入空门,如入梦境,他失去了真实的自我,无法得见“真如”,无法修得正果。
为了梦醒见悟,弘一法师几乎走遍江南的寺院,苦苦地寻觅着他真正的精神家园。1933年冬,他在晋江草庵寺传贯法师的陪同下考察了惠安的凈峰寺。
凈峰寺原名钱山,又名凈山,是一座供奉八仙之一的“铁拐李”的道场。铁拐李是惠安小岞后内人,在钱山修道羽化,为钱山留下不少仙迹。光绪三十年(1904年),为纪念张岳逝世350周年,当地贤达学士遂将凈山寺改名为凈峰寺,兹因张岳自号“凈峰”。
张岳出生于凈峰山下的东岭许山头村,是位名垂青史的忠臣良将,惠安县为张岳建祠 45座,云贵川湘及广西均有供奉张岳的七生祠,明史把张岳比作宋代名相韩琦、范仲淹、蜀国武候诸葛亮。张岳出仕30年,与天下第一奸相严嵩斗了30年,宁死也不屈从权贵。张岳死后,皇帝下诏:张岳复官右都御史,谥襄惠公。中极殿大学士赵志皋为其写了“理学名臣”的匾额和“一代名臣”的墓碑。张岳“宁为岩畔柏,不随秋叶扬”的刚烈气节让编撰《四库全书》的纪晓岚感叹道:“其刚正之操,天下推之”。
佛曰:“佛在心中,心即道场”。所以,佛要求皈依者观自在,观自心,感悟个人独有的“属灵”。弘一法师虔诚地苦修了17年,天天都希望进入“无我”境界,以隐忍对抗苦难,用虚幻掩盖残缺,把解脱托付神明,其实是麻醉自己的心灵。但他终归是位学贯中西的智者,是位誓为祖国剖肝沥胆的爱国者,是位写过不朽诗句“沉沉风雨鸡鸣夜,可有男儿奋袂来”的前行者,是位要求弟子们学岳飞效荆轲的导师,一颗充溢着热血的心总不肯虚静下来,总是澎湃着。“能契机者即是无上妙法”,这是佛教修养之至理。“能契机”就是佛教所谓的“佛缘”,就是俗家所说的运气。“能契机者得见真如”,是说有佛缘者方能大彻大悟,洞见真理。弘一法师与张岳心有灵犀,进行了心灵的对话之后,便成为一位幸运的“契机者”。他终于从梦中警醒,终于回归了一个真实的自我。之后,他不再提佛家“四无”,而是强调“念佛不忘报国”,在他56岁生日那天,为自己题写了“誓作地藏真子,愿为南山孤臣”的座右铭。“地藏真子”是冷却的外壳,“南山孤臣”才是炽热的内核。至此,弘一法师获得了精神自由,他不再称自己为僧,而是称自己为“晚晴老人”。
张岳中进士之前,在凈峰寺苦读三年,并以“凈峰”为号,失官归乡之后,便结草堂于凈峰,每日登临峰顶,观沧海看日出。他这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心态,以及忠贞不二的凛凛正气,很让弘一法师为之倾倒,法师在给友人的信中由衷地赞叹道:“凈峰寺爱有襄惠,为世仰之,山增而高矣”。
法师极少照像留影,考察凈峰寺那天,当看到清人许少熙的摩崖题刻“灵山灏气薄云天”一句时,大喜过望,溢于言表。他让传贯法师为其摄影留念后,用双手摩挲灵山石壁,久久不肯离去。传贯心领神会,不是凈峰山“峰峦苍古,颇适幽居”,而是张岳留在凈峰山的灵气灏气与法师的心气息息相通。
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师圆寂。临终前三天,法师留下遗墨“悲欣交集 ”四字。何为悲欣?他的生前好友夏丐尊说,“悲见有情,欣证禅悦”。此言不差。弘一法师所欣者,是顿悟了“多情乃佛心”的佛法大意,达到了真正的“佛者境界”。临终前一天,弘一法师所作《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题记,阐明了自己的心声:“佛者觉也。觉了真理,乃能誓舍身命,牺牲一切,勇猛精进,救护国家。”爱国之心如日月在天、江河行地。法师所悲者,乃“国之积贫积弱,河山破碎,民不聊生”。悲和欣均是为国为民,这一颗“多情”的菩提之心是在凈峰寺修得的,凈峰寺应是功不可没。(王晓岳)
李叔同出家前的尘世姻缘
文/幻影
他从旧式的深宅大院中走出,拥有着古诗古书,琴棋书画良好的教育背景。他的父亲是一位清朝官员,因为不满清朝政府的腐败,退而经商,成为一代著名的商人。用经商实现了自己救国救人的理想,成为远近一方的大善人。母亲原是一位下人,因为天生丽质,处事圆满,成为了父亲的姨太太。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他而去。勤劳的母亲,把自己的全部愿望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
原本他可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可是他偏偏喜欢听戏。听那咿呀叮咚的走板中传出来人世的悲凉和沧桑。喜欢听那个女戏子,唱遍人间的哀伤。母亲这个时候极力反对,甚至用自杀的方式威胁,最后他放弃了听戏,虽然身体离开的戏台,但心好像依然还在,在那个曾经的舞台之上。
母亲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让他的心回来。于是给他找了一个同样是家境显赫的商人的女儿。这样原本从来没有见过面的陌生的女子成为了他的妻子。他原本希望的是一位和他拥有同样爱好,可以话诗可以论琴的女子,没想到自己的妻子竟然是一位商人女儿。
所以本该有的欢喜的新婚之夜,让他过极其的不安。或许因为青春年少,所以不知所措,他三天里都没有和自己的妻子说过一句话。第四天的晚上,突然开口,“ 你识字吗?”这样打破了这几天的宁静,也开始了一段很美好的姻缘。他发现,她虽然是一位商人之女,虽然不识字,但也有着不俗的谈吐,有着上进的精神。
若不是因为他想着国家存亡,支持了变法的呼声。或许他的生活可以依然这样的宁静,但是作为一个旧式的读书人,作为一个拥有热血的爱国青年,它必须那样去做。但是变法的愿望失败了,他遭到了连累。因此不得不带着自己的妻子和母亲流浪他乡。
在异乡的生活是清苦的,因为自己这样的身份,每天不得出门。但是这个期间,他突然发现了自己的妻子在这个时候显得格外的坚强。心里越发对她产生了爱怜,这份爱里面有着那么多患难与共的亲情。
孤寂的生活怎能放得下自己渴望飞翔的心灵?况且自己还是那样年轻,那样的渴望自己的才学能够拥有一方施展的天地。可是没有办法实现,于是他回到了自己喜欢的舞台,粉墨登场,上演了一场场悲欢的故事。
爱情这个时候有了结晶,他有了第一个儿子。可是因为环境的清苦,自己的儿子得病夭折,让这位父亲深深的悲伤,他不知道哪里可以让他痛痛快快的一吐衷肠。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直到他又有了两个儿子,但是却总忘不了自己的忧伤。
后来,他选择了逃离。选择了去日本留学。在日本他学习油画。但异国他乡难免产生悲凉。一天自己在画画,身边突然走来了一个美丽的日本女子,欢快的活泼,可爱的礼节,和她对于中国画对中国的见解,这一番谈吐让他深深的钦佩。或许这样的细节会转眼成为烟云,或许会像徐志摩那样留下一句“说一声再见,这一声再见里有数不尽的忧愁”。
但是事情并没有这样,在某天的某个时候他又与这个女子不期而遇,这样两个人成为了朋友,很好的那种。日本女子的灵动给了他在异国无数的安慰。当他突然发现自己已经爱上她的那一刻内心里充满的矛盾。因为在家里他有两个活泼的儿子,和一位曾经患难与共的妻子。
当把这个消息告诉那个女子的时候,女子哭着跑了。他不知道该如何去安慰她,因为自己永远也给不了她想要的幸福。他那个时候发现自己是那样的无力。甚至有些后悔,自己要是早点告诉他自己已有家室,或许少了这样的悲哀。可是那样是不是有些对不住自己?
他以为就这样会与这位日本女子分离,可是几天后,她突然跑来找到他。愿意像他的母亲当初嫁给他的父亲一样,答应做他的姨太太。因为自己真得很喜欢他。而且答应了会给他做人体模特。他去日本是学画画。因为毕业必须有足够数量的人体画,他没有什么朋友,所以作业一直都没有完成。
或许是因为感动,或许因为自己心中的爱恋,他把这个日本女子带回了中国。安置在了苏州。回国后环境的改变让他终于知道认识到自己是谁的幸福也给予不了。想把自己的学识献给国家。可是古老的中国根本就不可能像在日本一样,学生们不可能也都去画人体。他明白为什么。可是无力改变。自己家中的妻子,辛辛苦苦带着两个儿子,可是自己不能够给与她足够的爱。温婉的日本女子,忍受着寂寞苦苦的等待着他,可是自己却不能够也不应该总是停留在她的身边。
这样的无奈让他无法开解。突然有一刻他想到了佛教。想到自己父亲去世时,家里的悲歌;想到自己的母亲曾经给他读过的佛经;想到了自己曾经结识的佛教的朋友,那一刻他下了决心。告别了这样烦扰的红尘。
面对妻儿的哭诉,面对那个曾经爱过的异国女子,他始终没有回头。面对芳草碧连天,他听到的却是晚风拂柳迪声残。
他,就是李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