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动经济发展
郑文伟强调﹕惠安要以文化带动经济﹐让艺术创造财富。惠安由温饱进入小康已指日可待﹐甚至达到富裕境界﹐也不是奢望。
过去的惠安是个穷县出名的地瓜县﹐ 1949年社会总产值仅 2496万元﹐财政收 44.91万元﹐人均收 GDP为 128元。改革开放以来﹐惠安县充分发挥区域﹑基础设施﹑支柱产业﹑人文资源等优势﹐艰苦创业﹑奋勇争先﹐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全面发展。现已形成了 石雕石材业﹑食品饮料业﹑针织服装业﹑建筑业﹑海洋水产业五大支柱产业﹐主要经济指标以年平均 20%的速度递增。特别是 1999年以来﹐他们根据惠安的特点﹐着力探索文化与经济相互结合﹐以塑造「惠女﹑惠雕﹑惠泉」的「三惠」品牌为载体﹐以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魅力去营造 「文化经济」的氛围﹐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经济发展生力军
郑文伟指出惠安有着一千多年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尤以奇异独特的惠女民俗风情名闻遐迩。今天她们以自强自立的巾帼形象活跃在 惠安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全县乡镇企业数十万从业人员中妇女占 60%多。被誉为「石雕女状元」的大型石雕厂厂长李阿尾﹑自办鞋厂产值上千万的农村妇女黄秀玉﹑首办特种动物饲养场开发高新科技产品的邱淑花等是现代惠安 女的缩影。她们不断创造美好的生活并兼善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赢得了新时代独立人格和高尚的尊严﹐而成为建设惠安的「半边天」和发展农村经济的生力军。 她们温润如玉的形貌和谦恭有礼的涵养使她们成为惠安乃至福建省的形象大使。
很多艺术家甚至千里迢迢赶到惠安采风﹑寻找创作灵感。这些极大地提高了惠安的知名度﹐促进了惠安旅游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1999年全县接待游客 35万人次﹐收入仅 110多万元的旅游业﹐ 2000年为 80万人次﹐ 2001年达 139万人次﹐经济收入 4.12亿元﹔ 2002年仅崇武古城风景区﹐就接待游客 100万人次﹐门票收入 370多万元﹐全县接待游客 165万人﹐经济收入 5.26亿元。惠女文化已成为惠安县弥足珍贵的一笔特色文化资源和文化财富。并由此带动惠安县滨海风光﹑历史文物﹑民俗风情﹑雕刻艺术等特色的旅游产业的 形成﹐使旅游产业成为惠安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精湛巧夺天工
郑文伟又指出﹐惠安还是中国传统雕刻技术水平最高的民间石﹑木雕的生产胜地﹐向有「北有曲阳南有惠安」之说﹐更是南派雕刻艺术的主要创造者和传播者。随着 惠安艺人的迁居台湾和远渡重洋﹐惠安的雕艺渐渐走出惠安遍布东南亚。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东南亚经济迅速崛起的背景下﹐惠安倚靠地理位置的有利因素﹑历史悠 久的文化传统和精湛的雕刻技艺﹐大量地吸引了来自日本﹑韩国的商人以及那些早年远涉重洋﹑出外谋生的华侨﹑华人﹐并带动了东南亚地区对中国传统工艺品和石 木制品的兴趣。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辟了日本的碑石市场﹐大规模的碑石加工和出口﹐一大批石雕石材加工企业应运而生﹐出现了生产规模化﹑加工机械化﹑ 产品批量化的局面﹐石木雕企业呈现出一片繁荣兴旺的景象。
惠安县委领导在认真分析国内外石雕石材市场和总结 1993年中国惠安石文化节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石木雕产品作为建筑不可或缺的主要构件﹑装饰材料和园林景观陈设的一种重要形式﹐内地 市场需求的范围正在逐步增大﹐需求层次明显提高﹐为雕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的情况﹐他们确定了「保存传统特色﹑吸纳现代技艺﹑带动产业升级」的发 展新思路。从文化的角度切入经济领域﹐着重思考如何将惠安这一独特的艺术财富转化为经济效益。于是他们下大力气打造品牌﹑转变观念﹐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 办法﹐努力创精品﹑拓市场﹐使雕艺业成为惠安县规模最大﹐最具特色﹐最富竞争力的一个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