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八年十月,中共惠安东园镇第一个地下支部,‘闽中地下党特支’在葛上村惠群小学成立。于时,地下党员柯昆山、侯如海、许文辛和许庸等人,以教员职业为掩护,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他们发动群众,开办夜校、组织读书会、妇女会、儿童团、创建‘地下交通站’、成立‘东后抗敌宣传巡回队’。一九四零年七月十六日,日寇飞机、舰艇轰炸崇武、獭窟,百姓死93人、伤40人、烧毁房屋566座、商船渔船521艘遭受烧毁。宣传队搭乘船过海,慰问‘七.一六惨案’的灾民。他们还组织党员、积极分子,参与1940.4.4日‘泉州抢米’斗争,打击官商勾开哄抬物价,声势震惊闽南。群众运动轰轰烈烈,在惠群小学这一革命摇篮中,她以特殊的斗争环境的魅力,造就一批革命志士仁人、专家学者、大学校长教授,也培育了大量有文化的建设者。这段光辉灿烂的时光,在黄玛金先生的人生历程中,留存深刻的烙印。
解放后,惠群小学所在地葛上村,评定为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村.但是,目前经济乃落后,过去的贫穷、交通闭塞的环境条件,有利于开展地下对敌斗争;如今,优势变成劣势,它阻碍经济发展.老区村要摆脱困境,改变落后的面貌,需要培养人才,首先要发展基础教育,而惠群小学设备十分简陋,师资条件薄弱,远远跟不上教育发展的需要.面对这极差的教育基础,老区人意识到穷困的根源在于教育的落后,只有走“科教兴村”之路,才能实现村强民富的夙愿。因此,改善玛金先生与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及母校惠群小学有天然的情结。他看到学校当前的现状:没有篮球场、没有60米跑道等体育活动设施;没有围墙、校舍有危房、缺少教学仪器、没有图书馆阅览室、学生平均图书和场舍面积,均未能达标。办学条件差、教师工资低、学校福利少,东园镇全学区小学创立23个奖教奖学基金会,惟独惠群没有。先生急在心里,他有意把平生有限的节余,捐献给母校的意愿,以尽绵薄之力。于时,先生有几个在县城工作的学生:惠安一中党支部书记、副校长曾文汉(现为教育局长)、县成人中专常务副校长曾树荣、县政协委员、县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骆唤友。他们闻知此事,共商同议认为:玛金老师的为人为学之优秀,不仅名闻省市县,而且在老区当地周边群众是有口皆碑的,有很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想借先生乐捐奉献之名为契机,带动群众性的集资办学,创立一个教育基金会的设想。并且与群青村两委、惠群董事会酌量,获得热切晌应,表示尽快抓紧抓好这项目。
一九九六年五月十六日,村两委、惠群小学董事会联合召开会议,出席有:县教育局、东园镇政府、东园学区、惠群小学等单位代表,玛金先生及其学生多人参加。会议由村支部书记陈顶宗主持,经过热烈地讨论,就成立基金会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深远的影响,达成协议。一致认为:为了激励德、知、体诸方面优秀学生勤奋成才;鼓励在教书育人岗位上有成绩的老师;扶持贫困户子女入学为宗旨;会会上决定先成立‘惠群小学黄玛金基金会筹委会’,并在组织上分工:总负责人:陈顶宗、陈百川、黄良辉:财务组:陈文献、陈来土;秘书组:陈成水、郭祖明、陈志恩;联络组:陈照林、陈锡聪、朱太平。与会者在先生精神的感召下,当场认捐人民币七万多元,献给基金会。会上还发生一段‘名份’争议的插曲:玛金先生不同意以他的名字冠立基金会。大家知到他平生崇尚陶夫子‘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信条。名与利,对风烛残年的先生来说,已是身外之物。许多人认为,先生执教半个世纪,其中最宝贵青春时光在母校服务,现时能为家乡教育再尽力,正圆了多年的心愿。当他还在犹豫不决时,众人劝祈说,我们须借助你的感召力,用名人效应,去办事业,去振兴教育。话说到底线,先生仿佛看到嗷嗷待哺的学子,终于接受了。衍绎一曲歉让之佳话。
玛金先生学识广博,潜心于教学科研,不断总结经验。多年来,在全国性和省市级的刊物上,发表一百多篇教学科研论文。参与编写主撰《小学数学达标精讲巧练》(全套六册)、参与编写审订《福建省农村小学简易课本》(全套六册)、编著《小学数学教师实用手册》、《小学生智力训练》、《小学数学概念题集萃》等四部书。先生古稀之年,乃伏枥不息,精耕于教学文稿《教海拾贝》整理汇编工作,它是我县小学第一部教学科研的个人专集,发行一万多册,获得颇丰的编书稿酬,加上工薪节余、讲课酬金,这多年来‘老本’积存,有了四万余元。接着,他召集全家人,说明此事并表白自己的意愿,得到儿女们一致支持。师娘庄美华是个勤劳纯朴的村妇,她体贴理解丈夫的心,率先拿出自己一点积蓄二千元;三男超云拿下要用以装修房子的五千元;女婿也出三千元,孙男孙女也不甘落后,拿出自己的钱给爷爷。先生一盘算,有五万七千多元。一个老园丁的区区捐款,拳拳之心地办公益事业,如一阵阵春风三乡五里,引起轰动,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
玛金先生要创办基金会的消息传开,首先在群青三个自然村(葛上、西埔、鲟头)引起强强烈反应,村中有识之士,为其义举所感动,乡民自愿兴起助学热潮,田夫工匠,义务劳动,修建教室、筑造围墙、铺路和修缮桌椅板凳,谱写人人参与办教育的美妙乐章,一时为美谈。‘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了培养老区下一代,上至父母官,下到平民百姓,还有机关团体、海外人士、学生同事、亲朋好友,钱不在多少,大家都乐意献出一点心意。村老协会八十六岁陈蚯引,毅然把400元捐出来;十岁的小学生陈志锋和惠南中学初二年一同学,用烫金的红包,各把300元压岁钱送到基金会。出现爷子孙三代同捐款,夫妻两人齐出资的动人场面。在‘惠群小学黄玛金教育基金会’捐资的芳铭碑中,鎸刻着81个单位团体和208个人:群青村委会5000元、东园镇政府5000元、县教育局6000元、市财政局10000元、省财政厅局级10000元;县长陈万里500元、县教育局胡局长300元……为了老区经济发展,教育要先行,乐捐义献的机关团体和个人,做一件情成功德无量的善事,情深义重呀,葛上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的。
还有,散播全国各地的惠群校友,也闻风而动。南京海军工程学院的陈百钦教授、厦门大学黄庆辉教授、福建日报社军工教处庄战成处长等人士,许多人未能一一列举。他们纷纷来电祝贺、电汇或快递邮寄,或三五百、或千八百,聊表寸心,为基金会添砖加瓦。最令人难忘的事,台湾有一位叫林志云的同胞,因其堂弟是玛金先生的学生,他得知先生为善之举,由衷敬佩,即汇款二万元人民币捐赠。另有,马来西亚一位宗侨,读了先生的著作《教海拾贝》,深为赞赏,也寄6000马币(折人民币二万元),捐献基金会。聚沙成塔,集裘成腋,众人拾柴火焰高。笔者统计:合计捐人民币二十四万多元。钱数额虽不多,可意义很大。这个自发的群众性的民办教育基金会,于时在全市、县是独一无二家的。 1996年教师节前夕,阳光明媚,金风送爽。惠群校园里外,彩旗飘扬,锣鼓喧天,欢声笑语。有市、县、镇各级相关领导,群青村两委、村民、师生一千多人参加‘惠群小学黄玛金教育基金会’成立大会。在鲜花、掌声中热烈地欢迎玛金先生上主席台的讲台,他头发斑白、精神矍铄、声音宏亮地对与会者慷慨陈词:“……基金会大家办的,钱是群众的,我们一起为振兴惠群小学教育,为发展老区经济,做到应有的努力.”说出老区人的心声,道了老百姓的希望.接着,老先生那微微颤动的双手,捧着以他名誉发起筹集的基金卡二十四万余元,郑重地交给基金会主任.目睹这情景,十分感人;台下锣鼓喧天、欢声雷动,经久不息,令人难忘。基金会十年运作,日益发挥成效,共计颁发奖金96494元。几年来,获奖者有: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班级学习成绩前三名、体育、文娱和学科知识竞赛前三名。大约590人/次,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学校管理机制逐步完善,教师精神焕发,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做出了成绩,收获硕果。在省市县发表教育教论文72篇,有16人评为县级优秀教师。有140人/次荣获基金会奖励。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每年学区统一考查,各年级平均成绩升居中上水平,去年(2005),一年段全学区考核,惠群得第一名;几年来,升入高一级学校学生,有23人考入大学(其中本科生12人),中专17人、重点中学34人。精神鼓励力量是无比巨大的,惠群小学的学风、教风和校风渐入佳境,家长满意,群众称道。基金会在发展群青村老区教育、扶贫助学、择优奖励做出新的贡献,多次受到泉州市、惠安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表彰。其运作的总结经验材料,上报中央“关工委”。
岁月流逝,时过境迁,人事之已往。为了让后人知悉,这里曾经轰动一时创立基金会的往事,祈望后裔众善奉行,发扬光大、世代弘扬。故作此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