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城镇位于惠安县域中北部,是惠安县人民政府驻地,惠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总面积约27.5平方公里,辖11个社区和3个行政村,总人口近12万人。方言为闽南语,通用普通话。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环境怡人,全年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国道324线横贯全境,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城镇北临辋川镇、泉港区,南接螺阳镇、洛秀组团,西连紫山镇,东接辋川、螺阳、涂寨诸镇,是惠安石化港口城市建设的重要中心腹地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一个重要次中心城市。现镇政府驻东霞街。
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析晋江县东乡16里置惠安县时,县治即设于此。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因防御倭寇侵扰,始建城墙,翌年竣工。城背西北面东南,西部自南而北有莲花山、火山、科山、螺山、大坪山、岳山、潘山等山峰环抱,螺山负邑,又城形如“螺狮吐肉”,故称螺城,简称“螺”。民国28年(1939年)为便于日机轰炸时群众疏散,城墙全被拆毁。清代,螺城属一都,辖城厢弦歌、琼林、乐善、良津、登庸、庆泉、鳌震七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置城区镇,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改螺城镇,除辖城内10个保外,又辖辋川、螺阳部分地区共18个保。解放后,1949年9月县人民政府于此设第一区公所,管辖范围达30个乡(相当于现在村委会),除城内10保外,还辖辋川全部,黄塘西北部,东岭、涂寨部分自然村。1951年6月调整区划时,划出郊区。一区辖有城内8个街和东关、北关、新霞计11个乡。1952年6月行政区划全面调整,仍设一区,改辖城内4个街和东关、北关,再划入南郊6个乡,共辖12个乡。8月,把凤旗、狮山、钱塘等3个乡划给二区,琼田划给十四区。一区辖城内4个街及东关、北关、霞东、霞光、新霞等郊乡计9个街、乡。1954年1月,省政府同意成立一区人民政府作为一级政权。12月,城内增划东街、新街,计辖11个街、乡。1955年10月,再次调整行政区划,把城郊的霞光、新霞划给黄塘,霞东划给辋川。一区只辖城内5个街,设居委会。
1958年撤区并乡,设城关镇。9月,人民公社化,与凤旗乡合并成立红旗人民公社。把 7个高级社划分为28个生产大队、205个生产队(不设管理区),范围包括今螺阳镇。1961年析分小社,红旗人民公社改为城关人民公社,下辖5个街、29个大队、144个生产队。1962年复置城关镇,下辖3个居委会和东关、北关2个大队。其余农村29个大队仍归城关人民公社。1981年城关镇改称螺城镇。
1985年1月,成立螺城镇人民政府,辖5个居民委员会。1989年12月,辖5个街、224个自然村(巷、埔)。
镇政府驻东霞街,代码为350521100,辖11个社区、3个行政村:~001_北关社区、~002_西北社区、~003_中新社区、~004_东关社区、~005_东南社区、~006_新霞社区、~007_霞张社区、~008_霞园社区、~009_南洲社区、~010_前型社区、~011_霞东社区、~201_梅山村、~203_王孙村、~204_溪南村。
螺城镇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城市改造,近年来全镇总拆旧面积130多万平方米,新建面积200多万平方米,城区面积拓宽了近4倍,城镇化水平超过了 50%。现已对中新、东南、北关、福璟、世纪大道两侧等几十个区域进行了成功改造建设,兴建了中新花园、科山花园、东南花园、福璟花园、孔庙北侧区域、新华书店区域、金石花园、岳路花园、东关商住区、北关商住区、惠泉区域、霞张区域、中总商住区、五洲家私城、时代城、华辰御景等一大批现代化商住区。2002年被省委、省政府定为全省11个小城镇试点乡镇之一。“十一五”期间,全镇按照“扩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要求,逐步推动中心城区东拓、西扩、南移、北展,拓展中心城区发展空间,不断建立和完善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商贸服务区、行政办公区、文教科研区和生活居住区等功能区,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区的集聚、辐射和支撑、带动作用,为消费市场的扩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积极配合县建设主管部门对城区建设进行实质性、开拓性规划建设,率先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324国道霞东段和前型蔬菜市场项目工作进程,把县城“做大做优”。全镇针对县城有限的空间条件,主动融入泉州市区拓展和惠安东部石化、造船工业发展的良好机遇,打造县城发展的全新名片,实现城市建设发展的“南延东拓北展西扩中兴”的新格局,建设现代化新城区。
多年来,螺城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总量位居全县首位。以2005 年为例,全镇工农业总产值为63.6亿元,三产比例0.9∶47.2∶51.9,区域税收入库超5亿元,地方财税收入超2亿元。全镇坚持实施工业强镇的发展战略,现已形成食品饮料、鞋服包袋、石雕石材、工艺制作等四大支柱产业,以城北高新工业园区为龙头,不断优化螺城镇产业结构和发展壮大规模企业,引进数十家规模企业落户城北工业区,总投资8.7亿元。利用城郊独特的区位优势,盘活王孙、溪南、梅山等村整片千亩的农用地资源,构建现代绿色农业产业基地,实施土地规模集约化生产经营,发展绿色无公害新型果蔬产业化基地和县城区西郊观光农业生产基地。紧邻的城南工业园区,在2005年国家发改委清理整顿为省级开发区后,与惠安惠南工业园区整合为惠安经济开发区,现已成为惠安乃至泉州最具有潜力、最具活力的工业发展腹地。该园区规划6000亩,现已入驻企业100多家,形成了以包袋、鞋服、电子机械为主导的轻工产品生产基地,使目前中心城区的消费市场急剧扩大。全镇规模工业企业产值超10亿元。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大型购物广场林立,建筑房地产业、现代商贸业和新兴服务业不断发展,金融、信息、星级酒店和专业街鳞次栉比,发展势头良好。
城区西北侧有风光旖旎的科山、平山旅游风景名胜和城内文庙、刘氏古民居等一批年代久远的著名历史文化古迹,还有现代浓郁都市气息的溪滨公园、中新花园等一批环境怡人的休闲场所。其中以科山公园最受欢迎,科山原名登高山,北宋初,卢瞻结庐读书其上,后中举登科,因名登科山,简称科山,与其南、北的螺山、火山骈连而居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荟萃。其上有始建于宋的科山寺及科山书院、建于五代后梁年间的平山寺、建于元统三年的平山寺塔、宋至民国期间的历代摩崖石刻,明清时建造于山间的“甘雨”、“青雨”、“登云”、“志灵”诸石亭,还有百狮园、惠女广场、岗岫广场、龙凤呈祥浮雕墙、天潭广场、魁星岛、渔翁钓鱼平台、飞天九龙壁雕、石雕名苑广场、布达拉景区、 “龙马精神”纪念柱、锦绣阁、惠泉瀑布、夕照藩楼、锦溪草堂、七一水库、革命烈士纪念碑、莲花塔等多处景点,是为集旅游、观赏、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城市综合性游览景区。 “灵山慧水总关情,熙来攘往为访幽”,方圆数里,晨钟暮鼓,风景秀丽,是登高休闲、访古探幽的好去处。